上上禮拜某天去豐原開會拿東西,結束後一看還有時間,便沿著葫蘆墩圳追到入水口,順便拍一些照片上課用。
一路也經過很多地方,比方水上土地公廟(蓋在水上的土地公廟,河水也正好從這裡分成兩條)、三分水跟大甲溪葫蘆墩圳入水口。

這是三分水,已經過高速公路,到近大甲溪的地方了。

這裡其實是葫蘆墩圳聯絡水道在舊朴子口和葫蘆墩本圳交接處,有另一個名字叫「人命水」。

據說清朝時,葫蘆墩圳上游曾有三個水埤,可是一旦發生旱災,上游便會用水埤將水擋起來,下游也就會因此更加缺水。於是清政府命令把其中一座水埤拆掉,同時命令如果發生旱災,不可把水圍住,而要聽任水自流。同時下游(西堡)也不能跑來拆其他兩個水埤。 (以前水是重要的灌溉來源)
不過後來發生旱災,上游(東堡)居民因為缺水,便將水圳的水全部堵住,下游(西堡)沒水,便上來與東堡發生衝突,犧牲了三條人命。

後來清朝官方則判定:每年土地公生日(農曆二月初二)起,讓出十分之三的水給西堡使用。
這水其實是人命換來的,因此當地便稱這為「人命水」。

。 水閘門處,還有一座長方形的進水口,因為上面有類似口琴的洞,被稱為口琴橋。

在這裡拍照時,遇到一位當地的大哥,他開著小貨車四處照相(看來是攝影愛好者),一看到我也在照,便問:「啊這裡是有什麼好的景嗎?」 我說這裡是三分水,很有名的。(因為我之前一直想來這裡拍,不過我主要是為教學,不是純攝影) 那位大哥看來很驚訝,他說他是當地人,卻不知道,就趕緊把車停在旁邊,下車來問。
然後我就現學現賣(出門前查了一些資料)跟他介紹這是口琴橋,還有人命水的故事。(講得很簡單,因為急著想要再往上照)
那位大哥很感慨說當地人不知道,反而外地人才珍惜。(其實都一樣不珍惜 orz )

走之前還看到那位大哥在那邊照相。


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照。


旁邊有一條小徑,不是柏油路,非常不好騎,一直上去就會找到大甲溪的葫蘆墩圳進水口。


從進水口處可以看到對面的鐵橋跟大甲溪景觀。(我以前曾從鐵橋拍過這裡的進水口,那時看到之後,就一直想來這裡找)

這進水口算是日治時期的取水口(89年因地震應急而有重修)

當然我還繼續找,想找看看可不可以拍到清代的老取水口,據說這裡還有地洞哩!不過這時候已經天色漸暗,而且路也不太通,找了幾條小路卻都是死路:

唉唉然後就回來了,下次有機會再去找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