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個習慣,就是真正的目的常跟說出來字面上的意思不一樣。

就好像你總是可以看到倒店大拍賣,但你知道那間店過一年還會在那裡。

街上賣藥的也都會說絕對有效、純天然食品,

可你也知道那絕對有人工添加,

就好像泡麵在「絕不添加防腐劑」大字的旁邊會寫著「含抗氧化劑」的小字一樣。


公投也是一樣,你以為公投的目的真是為了要在國際上發聲,讓大家知道我們的意志嗎?

你以為公投投完了就可以入聯或返聯嗎?

你以為公投真是可以決定台獨與否嗎?


我們都知道不是,這次若投完了也會像之前那次一樣,什麼也不會發生。

可是我想美國可能不懂這個道理,


為什麼會有人講出來的話跟實際上的目的是兩回事呢?


不然說穿了,這兩個公投根本可以合在一起,變成:

「你覺得我們申請聯合國的會員應該用什麼名字呢?

1.臺灣 2.中華民國」


說穿了不就是這樣嗎?幹嘛投兩次?

沒有幾隻小貓會反對成為聯合國的會員,所以這些公投的焦點其實在這裡。

說穿了,那不過就是總統大選的延伸……

(很奇怪,所以幹嘛投三次?)


可是這件事不會發生,因為打一開始他的目的就只是為了選舉炒作,

入聯也好,返聯也一樣,
投完了,什麼也沒有,選上的那個總統也不會在乎這件事。


就跟上次一樣。


我們很習慣了,因為這種東西四處充斥在我們的周遭,

可是外國搞不好不懂,所以會特別緊張。



我們很習慣拿一個更大的東西套在原本的目的上,

紅衫軍其實就是為了要「倒扁」,可是卻要用一個更大的「反貪腐」來套,

然後如果你不贊同,你就變成站在貪腐那邊。

手牽手護台灣的活動也是一樣,根本就只是政黨選舉的造勢活動,

可是他不說「愛民進黨」,而要套一個更大的「愛臺灣」,

然後就可以把其他人歸到「不愛臺灣」的那邊。

我們非常習慣這種事。


戒嚴前寫作文總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反攻大陸,

好像所有的事情套上一個很大的招牌後,就可以掩蓋起原本的目的。


我們很習慣這些謊言,或者說是不對等的東西,

最弔詭的是,我們通常都知道不是,卻還是會相信。


就像政客開口閉口都是仁政愛民不戀棧權位、

民代總說是為人民服務,

可是你知道他們當中很多戀棧得很,而且善於使用這些權勢,

你也知道很多民代說話比誰都大聲,

有時候前幾天送東西來的那個今天就可以在議會上大罵別人黑金或賄選。

馬路上畫的紅線只是參考,高速公路上你開到100卻會因為開得慢而被叭,

當藝人說自己沒有跟誰在一起或者沒有吸毒開轟趴或胡搞瞎攪時,大家通常都不相信。

教育是這樣、考試是這樣、工作是這樣、買東西是這樣,

神棍滿街跑、一堆規定訂了又訂、柏油路怎麼鋪怎麼不平,


生活中無處不充滿了這些與事實不符的話,

可是我們都不覺得奇怪,

因為我們習慣了,而這是我們的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