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下這個故事主要出自於十二世紀的英國人瓦爾特˙邊普(Walter˙Map)《朝臣瑣談》(De Nugis Curialium)。

當然,按照慣例我們還是用條列式的方法來表現:
 
1.      一個貴族獨自在岸邊走著,忽然在樹林裡遇到一個美女,這位美女還有一位女僕陪伴。

2.      美女自稱是貴婦。貴族被迷住了,便將她帶回到城堡中,與她結婚並生了孩子。

3.      美女是賢妻良母,但她總是在灑聖水和彌撒完成前便離開了教堂。

4.      貴族的母親起疑心,便在兒媳婦門上挖了個洞,看到她和女僕在洗澡時變成蛇,洗完後又變成人形。

5.      原來,美女和僕人都是蛇變成的!

6.      貴族找來一個牧師,牧師趁她和女僕不防時,向他們灑聖水。

7.      兩人變成蛇飛出了屋頂,從此再也沒回來過……(小波:再見~再見~)
 


    如果看倌看完故事後的感覺跟我一樣,那想必您對白蛇傳的故事情節也十分熟悉。

    沒錯!這根本就是歐洲版的白蛇傳嘛!只不過法海和尚信了耶穌,而雄黃酒變成了聖水,白蛇娘娘也沒有被囚禁在教堂下。

 
    跟十六世紀中國馮夢龍版本的白蛇傳相比,這個故事要早上四百年(但中國有文字紀錄的白蛇傳還可以往前推到九世紀的唐朝)。不過,這還不是歐洲最早的白蛇傳,在二世紀時還有另一個版本的白蛇傳,在費洛斯特拉圖斯的《阿波羅尼鳥斯傳》中,有「哲學家和美女蛇」的故事:

 
1.      一個哲學家的學生獨自走在路上,遇到一位美麗的少女,自稱是腓尼基人,她愛上了這個學生。

2.      少女把阿宅學生帶到家裡去歡樂,兩人說要結婚。但其實少女是蛇變成的,她想把這個阿宅學生養肥一點再吃。

3.      哲學家阿波羅尼鳥斯注意到年輕人臉色不好(腎虧?),就告訴他對方應該是蛇,然後在婚禮上揭發一切都是幻象,並讓魔法變成的東西都消失(這哲學家好威)。

4.      蛇終於招了,而阿宅學生當然是安全回來了。
 
在這裡,法海變成哲學家,取代法術跟聖水的是哲學家的智慧,或者說是永無止盡的嘮叨,這嘮叨的威力顯然比法術要厲害(想像畫面:哲學家:「人是人他媽生的,妖怪是妖他媽生的……假使妖怪有了人的心,那就不叫妖怪,而叫做人妖。」蛇妖:「我受不了啦!」)。
 
    好,我們的法海除了是和尚、牧師之外,還可以是哲學家,這樣應該夠了吧?不,當然不夠,下面這是印度版本的:
 
1.      一個國王去打獵,遇到一位漂亮的少女,她說她是中國皇帝的侍女(或者公主)。

2.      想當然爾國王當然把她帶回家了,生活的很幸福。而少女當然還是蛇妖(不然就不會寫在這篇),吸了國王的精氣(或者純粹只是腎虧?)。

3.      瑜珈師出現了!(是的,你沒看錯)他告訴國王說她是蛇妖,但國王不信,但還是按照瑜珈師的吩咐,在晚餐時給她吃很鹹的食物(把醬油偽裝成烏龍茶?其實這事我幹過……),又不給她水喝,結果少女半夜變回蛇形去湖中喝水。

4.      國王造了一個大爐子,叫蛇妖去烘麵包,然後把她推進去。雖然蛇妖一直哀求,國王還是不放她出來。

5.      國王在蛇妖的骨灰裡發現了某些跟金子有關的東西,然後得到解脫(或者很悵然地離去)。
 
我們回到歐洲,當然白蛇傳不只這些。19世紀著名的英國詩人約翰˙濟慈還寫了一篇《拉彌亞》,這篇就更經典了。在這首詩裡,我們的白蛇娘娘減少了妖怪的成分,加重了愛情的成分,從加害者轉而變成為愛情犧牲的受害者。
 
就如同白蛇傳在中國的演變那樣,人們不再覺得白蛇娘娘是害人的妖怪(早期的故事裡是這樣的,道士則是來驅妖救人的),反而得到人們更多的同情,而法海和尚也從正義的化身,搖身變成不通人情、拆散人家庭的壞人形象。
 

那麼,這個故事到底是從哪裡傳到哪裡的呢?
 
 

<請待下集 orz>
 
 
註:這一篇主要內容來自於丁乃通的《中西敘事文學比較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跟劉守華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有興趣的話建議可以找這兩本書,裡頭更詳細(尤其丁乃通的那一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