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實在是一種很有趣的神獸。

因為覺得很感興趣(應該很多人都這樣吧),所以總是會特別在意跟龍有關的一些傳說或訊息……
十二生肖中,除了龍以外,其他都是現實生活中實際的動物,這似乎代表著古人把「龍」視為是真實、可見的動物?

如果把龍當成實際看得到的生物來看,一般聽過的大概有幾種說法:
A.鱷魚或大型爬蟲
B.挖掘出來的恐龍化石
C.真實存在過但絕種
D.各部落的圖騰組合
E.江河的形狀(也沒看到,剛剛想的)
F.豬

我覺得F很唬爛(與其這樣還不如說是蛇的變化,這應該可以列為G),C也有點難,B的話看不到活著的(可是文獻有記載看到)。

其實我覺得,A、D、E、G都很有可能,龍本來就不應該只是一種起源,可能每一種都有。

只不過,A的問題是:鱷魚不會飛,但龍的形象卻是會飛的;B的化石卻都不是活的;C可惜的是僅只有一些文獻記載,但都一閃而過,也沒留下什麼證據(聽說有龍的標本,但好像是假的?);D的各部落圖騰組合很符合龍的形象(很多動物的組合),但畢竟不是活著可以看到的東西;E是從「共工=洪江」的說法聯想到的(前陣子在看共工撞不周山的一些資料),感覺上也蠻有道理的,但江河畢竟不會飛;F就不說了,我覺得這很牽強。


不過有一種說法我在十七、八年前曾在報紙上看到過,覺得很有道理(剛好符合龍的一些形象),可是後來再也找不到這種說法的資料了,所以下面其實是自己寫的......


簡單地說,就是雷電。


先從說文解字來看好了:「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肉,飛之形,童省聲。」

有人根據這段說法,加上「龍」被列為「象形字」,去推說龍可能是揚子鱷,而且也剛好跟鱷魚的生活習性接近(冬天冬眠,春天出來)。

不過我覺得拿來配雷電說也不錯。

以外型來看,雷電的外型像極了一隻「從天而降,全身閃著金光、身長且伸長了爪子」的龍,不是嗎?(連顏色都是金色的)而且還是飛在天空的!(飛在天空卻並非每個龍的形象都有翅膀,這不是很奇怪嗎?這或許代表著古人看到的龍是沒有翅膀的,而鱷魚是不會飛的)

再者,雷電常伴隨著雨,這也符合「龍與降雨有關」的形象。

第三點,在早期樹木還很多的那個時代,雷電也很容易造成森林大火,這看起來也還真像是「吐火球」的龍。(我有一篇小說叫「黎明之火」,就是在寫這個,原始人從森林大火中得到火種,並依照雷電的樣子與聲音將自己族的圖騰取做「龍」)

第四點,打雷的聲音是什麼?「隆……隆……」不用說,這跟「龍」的發音實在是像極了!(這點我覺得最有意思)


而龍出現的時間呢?

說文解字裡說:「春分而登天。」這正好是中國大陸北方的情況,就從廿四節氣來看好了,春天的節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

在春分的前一個節氣是什麼呢?是的,就是「驚蟄」。
而「驚蟄」是什麼意思呢?簡單地說就是:「春雷初響,驚醒蟄伏中的昆蟲」。

這麼一想,就會發現到春分前後正好是春雷初響的時間,剛好也跟龍出現的時間接近。

說文解字還說:「秋分而潛淵」。而在中國大陸北方,冬天是很少打雷的,古人當然會覺得秋天過後(秋分是秋天過一半,要開始轉冬天,時間大約是國曆九月底)龍就「潛淵」了。

(不過為什麼是潛淵而不是潛地呢?或許跟雷打在江河或海上有關?或者跟水龍捲、江河的樣貌也有關係?或者純粹只是指雨落到江河中?)

是不是很像呢?(這篇其實很久以前曾寫在PTT上)

不過老實說,我還是覺得「龍」的形象應該不只一個起源,或許這些說法都是其中之一(還查到說龍是龍捲風或蠶的),可能原本有一個形象,後來其他類似的東西都附和上來,人們就覺得「龍」存在周遭很多地方。

到後來跟來自西域、印度的一些傳說結合後,龍的形象就更豐富有趣了。

如果有誰知道這雷電說是誰提出來的,也麻煩告訴我一聲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