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是第一次提這件事了,我本來想說其實我不太在意,但遇到的次數多了,還是有時後會忍不住想說說。

或許跟我的工作有關,我認為「用最簡單、淺顯的方法呈現很複雜的概念(或者說把學生教會)」,是一種藝術。
這件事也反應在我的故事裡,或者說,我很刻意地想在我的故事裡(特別是看起來搞笑的故事),藏進一些可以讓人(至少讓我)深思很久的東西,特別是對既有價值觀的挑戰。

嗯,真正要惡搞的話,不應該只是在文字上惡搞,而是連價值觀都要惡搞。(當然我也僅可能把文字弄得淺顯通順)
而這裡的價值觀,也包括對小說本身的價值觀,比方對不同小說的既定概念,比方「搞笑的小說比較沒內容」的這件事。

不過好像不是很成功就是了……orz (不然就不會有這一篇了)

很久以前收到一位讀者的信,他寫說,雖然有些故事很好笑,但背後其實都藏著某些「對生命感到無奈」的東西在。我那時候很高興,因為當時寫的故事(短篇的)的確是這樣,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包裝它,喜劇和悲劇都有。

後來的長篇故事當然就藏更多不一樣的東西進去了,比方絕世裡頭有關記憶的情節,比方好孩子國民武俠故事裡頭上官夏開老師的碎碎念(不過這本藏得比較少),當然神.歐巴桑就做得更明顯了,甚至還刻意讓各章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氣氛(這其實很危險),短篇就更多了……(不想說太清楚)
真的要說的話,或許可以用這句話當作總結吧:

「有很多事看起來很不合理,但因為我們習慣了,所以不覺得奇怪。」

老實說我很討厭那種填鴨教育制度下,很單一、很簡單的答案。事實上,我們有太多的東西,都不能用「二分法」或「很簡單的答案」來描述清楚。但因為習慣這種文化,所以當我們聽到某些事情時,很容易地就把它歸類到「某些既定、常見的結論」裡。

也因為這樣,政策的名稱永遠比政策的內容要更重要,就好像兩個候選人政見其實差不多,但名稱不一樣,大家根本不看內容就光名稱在那邊吵半天互相攻擊。

嗯,這次的十二年國教也是,因為名稱的關係,它完全被誤導到「義務教育」的爭議去了……


「所以,你在故事裡藏這些東西,人家看得出來嗎?」我常這麼問自己,然後有時候會把某些東西放刻意一點,有些會藏得比較深。有時候某個名字或某個小設定,背後可能都花不少時間去查書跟考據……

我想,有時候讀者看到了覺得有趣,有時候讀者沒看到,那其實也無所謂。

於是有些人說這只是純搞笑而已,沒什麼內容,我會有點覺得可惜,因為你沒看出來……
這也是一種既定的「類型概念」,某一類的就是oo;另一類的就是xx。就好像童話其實是很殘酷的(我不是指桐生操的那一系列書,而是民間童話本來就真的很殘酷),但看很少或者被迪士尼洗腦後的人卻覺得童話一定要是「有著公主、王子,然後情節很純真」的故事。

嗯,台灣老一輩的人,也永遠很難擺脫「卡通漫畫就是小孩在看的」這種概念,於是會有人把《風之谷的納烏西卡》丟給很小的小孩看,然後發現小孩不看就說這部不好看……(曾遇過orz)
然後新聞報導看到漫畫有床戲就大驚小怪,說這會教壞小孩,但其實一拖拉庫的純文學作品裡面也有床戲,而且尺度不見得較小。

這種事真的很多。

所以有關教改的筆戰就會出現這樣的循環:「教改是自己亂做的,沒有依據」->「你看OO國跟XX國不就是這樣,這是潮流趨勢」-->「外國的東西不一定適合我們的民情」(仔細想一想,會發現最後這個跟最前面那個其實是矛盾的)
所以討論政策時,反方永遠都會說「配套不完整」,是的,其實配套永遠不會完整的……(看多了大家應該都膩了)

人其實常會因為自己想呈現什麼形象而做某些事,比方財經管理的書總是賣得很好,因為人們想看了書後就比人家更有機會發財(但真正發財的其實是作者),或想自己其實有領導者的才能(只是不見得有機會),領導者則用這些理論(的名稱)來偽裝自己是很有領導者風範的、是很能注意潮流趨勢的、高深莫測的(可惜他們的屬下不一定這麼想)。

嗯,再下去會離題,先停住。
總之,我寫隨筆,我寫外星人看地球,我寫小說,其實經常都在玩這件事,而且它真的很好玩。


話說我一直有一個小小的夢想。

有一天可以寫出一本故事,書名叫《教師專業評鑑與分級制度之OOXX》什麼的,但內容一打開居然是特級教師小當家到處流浪,蒐集七大傳說中的教具(比方丟人一定會丟中的粉筆頭、愈打腦袋愈清楚的愛的小手什麼的),還跟暗黑教育界對抗。平常時到處流浪(流浪教師?),同樣是教九九乘法表,他教的時候學生頭上就會像有金光、花朵什麼的繞來繞去;一旦大家感到驚訝(怎麼會有人教得這麼好),他就撕下手臂上的白布,露出特級教師的龍紋臂章……

是的,我有試著把它寫一篇短篇出來過。(就叫做教師評鑑與分級制度XD)

總之內容絕對是搞笑的(而且和很嚴肅正經的書名相關),但這本惡搞小說裡面所呈現出來的教學法跟評量方法,都是真的可以用的!甚至可能比一般教材教法的書還要好用,甚至要拿來上課也是可以……(不過短篇沒藏到這部份)

這件事想來就讓人興奮:「一本書名看起來很嚴肅,但一打開內容都是惡搞,可是仔細一想卻發現這些東西卻又比嚴肅的書還要更深,那會是什麽樣的書?」(編輯:「會賣不出去……」)

事實上,我也還真的在蒐集教育界很多怪人怪事(是的,我對教育界某些惡形惡狀或匪夷所思的人事感到很憤怒),還有很多確實可用的教學方式,以及確實有問題的一些課程。
但我也知道這種東西還是有問題的,首先書名就不會讓人想翻開……(但是我很堅持)

所以如果真要幹這種事,恐怕要等到真正真正非常出名的時候,而且大家都會關注你下一本書的那種時候,做起來才會有效果吧?(這才是惡搞)



但話說回來了,我的結論還是一樣:

無論一篇搞笑故事裡面到底有沒有藏著很深的大道理,它的價值仍然跟一本專門講大道理的書一樣高。(坊間有太多這種看了會讓你心靈成長飄來飄去的書……話說我有段時間也很迷這類的書orz)
所以無論這些「梗」有被發現或沒被發現,有被拿來思考或只是當作效果讀過,那其實都無所謂,也沒有高低優劣之分。

有內容與沒內容,嗯,其實一本水溝邊撿到的如來神掌祕笈,如果你把它供起來然後仔細推敲每個句子,它也可以變成一本經典,甚至可能還會有信徒來拜(裡面也真的有心靈成長的)。

反之亦然。



總之,我會繼續幹這種事,因為這樣讓寫作更有趣,至於讀者看起來到底覺得怎樣,那就不是我的事了。
羅蘭巴特都說了,「作者已死」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