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贊成一綱多本的,或者說反對單一部編版。
理由其實沒什麼好說的,從各種角度來看都應該是開放版本。(但『無綱多本』對台灣現況可能太OVER一些)
某些開放版本所導致的問題,其實大多可以從綱要上下手,例如轉學生銜接的問題可以用如數學的分年細目處理,知識內容不夠明確可以訂定如社會的基本內容;當然這樣還是有不少問題,但那大多是因為後續技術與配套上的問題(比方基本內容跟指標的契合度似乎不夠高),而不是「開放版本」的問題。

回到最初的問題,該不該有部編版?
 
老實說,「以前」我是不太贊成的,因為在台灣之前教育界的習慣下,大概會像中國大陸那樣,雖然開放版本,但大多數仍會選擇使用部編版。這樣會導致「開放版本」這件事名存實亡,以台灣的市場來說,要達到百家齊放實在很難。

 
但這麼多年過後,情況又不太一樣了。


民間版本從戰國七雄,變成春秋五霸,轉眼間現在變成三國時代,至於會不會演變成南北朝……看起來好像還蠻有可能的orz
總之,民間版本愈來愈少,這是事實。

更可怕的是(但對某些方面來說或許也是好事),為了爭取到「多數」,每個版本不得不向「想像中多數老師的選擇」靠攏,因為如果不是這樣,那麼自己很可能會變成極少數,接著消失在市場上。
但問題就在於:「想像中多數老師的選擇」,跟「理想中的教科書」卻是兩回事,是的,很諷刺,但卻也是事實。

其實每一家書商業務都跑學校跑得很勤,也會四處蒐集老師的意見,然後回報到教科書編輯那邊,編輯也很重事基層老師的意見。
但問題就在於:有很多教育專業度不足的老師說話很大聲,他們喜歡「方便劃重點的課本」、「容易改的習作」、「簡單而不用解釋的課文用詞」,這些意見都導致教科書的編輯被綁手綁腳。


可怕的是,在過去的一次次「試誤」中,「叫好」的教科書不見得「叫座」,太多前衛的改變通常可能會讓自己的市場萎縮。

教育部說要統整?NO!你編出來基層老師才不選你;還是把社會領域拆成三個科目,才比較方便教。 
教育部說要培養孩子的能力而不只是死記?NO!你只要開放性問題設計得多一些,很多基層老師才不管背後教學目標是什麼,馬上就會有一大堆客訴出現。
 
習作尤其可以看出這一點,翻翻看下學期期中到期末的習作吧?你會發現每個版本編到那裡時,習作要不是打勾勾、畫圈叉,就是貼貼紙,類似這種比較死板、單一答案、不用寫很多字的內容,因為這樣很好改。有開放性設計的,也通常都會在其他時間而不會在這時候出現。

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這時候正在選下學期的教科書版本。你搞得老師改起來太難,就不會想選你。
 
甚至還多的是那種「在同一個學習階段裡任意換版本」的蠢事發生......任何一個對課程綱要有些瞭解的,都知道這等於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數學除外,因為他們有分年細目),因為你如果不是在學習階段結束才換版本,那麼你就要做一堆銜接課程來補兩者的差異,而且不是課程設計出來就沒事,你還要找時間教......(補救教學的時間都來不夠了你還挖坑給自己跳)
 
不少基層老師選書時的取決點是在於業務跑得勤不勤快、是否有送很多便於上課的教具,甚至是題庫好不好用、書便不便宜、習作好不好改、課本好不好畫重點跟考試......

這也導致各版本之間的差異愈來愈小,因為市場不大,所以大家拼命地往「想像中的多數」靠,而這樣的態度也影響到「多數」本身(因為即使你改變了,仍被認為跟原本一樣)。
原本單純的教科書編審機制,並不能處理這一塊的問題,因此就出現了市場vs.審核者的拉鋸戰。(想也知道哪一方比較強勢)
 
在這種情況下,教科書的改變是有限度的,對於少數比較專業的老師而言,他反而很難在市場上找到他想要的教科書。(所以,通常他們會自己編教材、設計不同的教學與評量方式,作為教科書的輔助與修改)

 
所以現在我的主張又跟以前不一樣了。

 
我認為部編版是有必要的,但之所以有必要,並不是因為「民間教科書編得不好」(事實上各版本都有他們的特色、優點與理念),而是因為「教育界需要有比較前衛、符合理想性而非市場導向的教科書」。
畢竟還是有這樣的老師在,當版本變得愈來愈少時,版本之間的差異也減少時,他們便很難在市場上選擇到這樣的教科書。

 
所以我們需要一份「不在意市場」、「充滿實驗性」與「理想性」的教科書,也因為它可能會賣得不好,所以只能由教育部來做。
它也會變成一個指標,當民間版本觀察到這種比較理想性的教科書市佔率增加時,他們也會修改自己的走向(因為這代表『那樣的老師』變多了,畢竟基層老師也是會成長的)。不然,誰想先當實驗的替死鬼呢?(當然是由國家來做......)
  

目前我們似乎只有數學和自然的部編版,數學的市佔率聽說還不錯,自然就比較少;不過,我還是覺得裡頭的實驗性可以更大些,而不要理會市場誰是多數。
 
所以我想主張「在開放版本的前提下,恢復部編版,而且是不理會市場而以理想為主的部編版」(所以一開始就打算賠而不是賺),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導正不斷扭曲的教育。(有機會不代表會成功orz)

我們不需要一本標準化、很精美甚至過於嚴謹的教科書,那種東西我們已經有很多了(但還是會照樣被罵),我們需要的是一本很不標準,甚至太理想化的教科書,他的文字量可能很大,他的課文可能問號比句號還多(也不好劃重點),習作一打開到處都是開放性問題,更不會有那種包裝好的題庫光碟(如果有的話,題目請設計成一堆考中高階能力的),甚至於這個教科書是版權開放而可以線上下載的......如果設計成以綱要為主分單元而不是用整本的統整性,那麼搞不好還可以成為其他版本的補救教學教材。

會賠吧?這種部編版!
其實我們亂花的錢夠多了,主要還是看錢要花到哪裡比較有效果......

   
其實最近也在想,或許各領域都該訂分年細目,不是因為這樣「比較好」,而是因為有太多太多老師連綱要中最基礎的「學習階段」都搞不清楚,學生不應該是這些老師的「實驗教材」。  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