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搜秀資源網:http://taisoci.blogspot.tw/2012/10/google.html#more

其實學期初就打算按每次上課的內容來寫,拖著拖著就……現在只好找個主題把之前一堆課的內容都裝一起,不然之後沒辦法接續orz

其實我想表達的是「教材本身—>思考背後能力指標與教學目標—>配合實際情況進行的教學內容」這個過程。

image

這是翰林版四上第一單元第一課,這裡提到的是常見人口聚落的發展過程。依據的指標是這一條:

1-2-6 覺察聚落的形成在於符合人類聚居生活的需求。

但這裡不能單從一個頁面來看,作者曾托夢告訴我,如果從整課來看,可以發現這裡除了接續前一頁的「家鄉在哪裡」,還打算延續到下個頁面的「家鄉地名的由來」。所以這條指標也是需要注意的:

1-2-1 描述居住地方的自然與人文特性。

依據課綱,這裡的居住地方會儘量限定在「居住的社區或村(里)、鄉(鎮市區)、縣(市)等行政區」,簡單地說,就是「臺中市」與「大雅區」(且因為蔽校跨區就讀的學生很多,所以我們也會根據這些跨區的學生進行他們居住地的教學內容,所以不要猶豫了歡迎來本校就讀)。

這裡最棒的是,課本所舉「大里區」的例子作者故意剛好在臺中,所以我們不用刻意再補充臺中的例子。(如果要補充我也會選大里,開發故事裡包括河港、原住民、農業、商業、廟宇、市場、河流這些元素都有,舊地名剛好也跟開發史有關。)

image

我通常會先讓他們練習閱讀課本找重點,但這部分以後再談。(我覺得每個領域該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社會課尤其是好時機)

教科書裡頭本來就附了一段影片,放給學生看正好。刻意切這個頁面,可以看到這裡背後還有個想法,不希望在描述開發史時太過偏重漢人觀點(儘管限於篇幅而很難)。這也是作者托夢告訴我的。

我會請小朋友在課本四格漫畫的這一個加註上「洪雅族」、「塗城」與「銃眼」,然後在第三格綁船用的木椿上標註「杙」(與大里的舊名「大里杙」有關),第四格則在廟宇的地方加註「福興宮」。

image

順便一提,這裡設計的討論問題與課綱的關連度較低,所以我沒打算照著討論。(通常會把其他關連度更高的事情做完後,如果還有時間才做這個部分,如果沒時間就PASS過去)

image

接著就來開Google 地球,搭配衛星圖說故事。

image

我習慣從這個頁面稍微繞一下,順便讓學生認一下各洲或周遭海域、國家,然後才慢慢拉近到目的地。通常初次使用時學生會被這個頁面吸引而驚訝,不過幾次之後他們就會很習慣了。(其實我太喜歡『為吸引學生而使用某種軟體或教學方式』的作法,所以我會很期待學生快快習慣,然後把焦點擺在教學內容而非形式上)

image

還有一點是我習慣從「學校所在地」出發,然後讓學生以我們學校或大雅區為基本地點,瞭解另一個地點的相對位置。紅色的框框是我畫的大雅區界,需要的話可以在這裡下載:網址有批牛肉好便宜的,有需要就打這個電話吧

image

我會從大肚溪口往上(順便看一下大肚臺地跟八卦臺地,因為第二單元會上到),然後讓學生觀察哪裡有最多河流匯集。這代表什麼?因為水由高處往低處流,所以這個位置應該是地勢比較低的地區。水從山上往平地流,再流入海中。

水特別多的地方有什麼好處?這裡就要請學生對應課文中,他們剛找過重點的那段課文了。

image

接著我們來到福興宮。(之前在課本中有註明的廟宇)

image

我會跟學生說,各地的老街常會有三個東西在一起:廟宇、菜市場、學校。這裡其實就可以觀察到這種情況,圖上方很明顯是學校(大里國小),接著是福興宮,廟前則是市場。提到市場,當然就要開街景圖。(請用滑鼠拉動以下的街景圖)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上課時有告訴過他們,當時人們把貨物從碼頭運上岸後,就在福興宮廟埕前的市場交易,所以我們當然要走看看。

image

小朋友總是很喜歡「往前衝」的過程……重點是一直衝到路底時,會出現一棵「倒栽老榕樹」。

image

咦?怎麼一直找不到碼頭?這時我們把地圖拉出來看,會發現福興宮距離河流有一大段距離。

image

真奇怪?這時我會問學生到底是怎麼回事,讓他們猜猜看,到底是老師說錯了?還是廟宇搬家了?或是河流搬家了呢?等學生七嘴八舌猜了一輪後,再告訴他們答案是「河流搬家」。

剛剛的倒栽老榕樹,其實就是過去碼頭的位置。(這裡如果有時間,我會搭配一下之前拍的照片,說一下倒栽老榕樹之類的故事。有需要的話可以看這裡:搜秀資源網圖庫

過程中會不斷反覆詢問他們跟課文這部分有關的內容做應證:

image

大里看完後,當然要來看大雅。(除了一位住大里的學生外,其他兩百多位學生大概都對大里不熟XD)

image

當然還是從我們學校出發,然後沿著學生熟悉的道路,來到大雅市街。

這裡用道路圖看起來會更清楚:

image

學生可以很明顯觀察到,河流集中到這個地區,而這裡剛好也是大雅最熱鬧、最早開發的市街。通常我會以大雅國中門口為起始點,因為那裡可以觀察到河流,學生大多對大雅國中門口的那座橋很有印象。


檢視較大的地圖

用滑鼠拉動上面的地圖,會發現右邊剛好就是菜市場,走到底是「永興宮」。是的,「學校」、「市場」、「廟宇」又連成一線,而這也代表著常見的人口聚落發展歷程。

image

另一個值得讓學生觀察的地點,是大雅國小附近的這座橋:

image

挑這個點,一個原因是這座紅色的橋很明顯,所以學生經過一定都會有印象;再者這裡剛好可以看到河流(水圳)會合,此外還可以順便考他們「紅圳壩仔埤」,甚至還可以猜看看紅圳為什麼叫紅圳?(正確答案是什麼不是重點,重點是猜想的過程會運用到很多舊知識)

看完這些衛星圖與照片,最後再回到課文,就會發現同樣的文字,現在看起來感覺會跟最初不太一樣了喔!

imag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