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之前就想寫的東西,也半年前的事了,只是內容實在太多,所以拖了很久。

簡單地說,就是一年多年我們有個全球觀融入課程的計畫,但當時我剛好在上五年級(五上是台灣地理,五下是台灣史),先是覺得「要在上台灣史的時候融入全球觀課程」實在是很奇怪的(老實說比較適合在六年級的課程做),但又覺得組合這兩種看起來相反的主題還蠻有挑戰性的,於是就決定要做。

隨著時間慢慢接近,五下的時間也到了,我才發現我真的想不出任何可以把兩者融合的方法!

不,並不是不行,你硬要把全球觀跟台灣史課程扯在一起也不是不行(比方上到荷西或日治時期,就帶入大航海時代跟一些與台灣相關的國家介紹),只是我覺得那樣的結合太過牽強,也沒有意義。(根本只是牽到邊的補充知識而已!最好這樣就有全球觀啦!)

於是,五年級一開學時,我已經確定「把這兩個東西融合在一起是辦不到的」,於是我採用的方法就變成「在有限的時間裡,用有效率的方式同時完成全球觀跟台灣史的課程」!(我曾因為其他人的建議,而又把題目修得看起來很像「融入」,但實際上它根本就不是融入!我還是想照實說,可以就可以,不行就不行。)

所以,以下分成兩個部份,一是全球觀的部份;二是台灣史的部份,說穿了也都不是什麼不得了的方法,但我想這個修正個過程應該可以帶給其他老師一些更好的想法。


這篇先說台灣史的部份。


以我們所使用的社會領域教科書版本而言,裡頭有關台灣史的部份實在是太深了一些,相較於所對應的兩條能力指標不過是:

2-3-1 
認識今昔台灣的重要人物與事件。
2-3-2 
探討台灣文化的淵源,並欣賞其內涵。

老實說,在小學階段實在不需要上太多台灣的人物與事件,而指標也沒有(或者不敢?)註明要上哪些「重要」人物與事件。

之前曾做過一份兩個版本教科書的比對表: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分析2-3-1.doc
(大家都不說台灣史要上什麼,那麼我就把不同版本的提到什麼很確實地寫出來)

因為我不是只在自己班教,還想要推廣到其他班,所以這部份大概會有兩個問題:

1.
教科書的內容太多了,但還是不得不上。

2.
一般老師對台灣史的認識不見得多,上起來要補充很多會很吃力。

3.
雖說應該把焦點放在「歷史的因果關聯」上,但哪些是必要記憶,哪些不是,這之間還是很不容易拿捏。


老實說,如果我自己上課是很簡單解決的,但要大家一起這樣上,就不容易了。

第一個想法,是讓學生記起台灣的歷史分期,這是一定要記的部份。
所以採用的方法是:右手手臂記憶台灣歷史分期(以前寫過的文章)



簡單地說,就是讓學生把「台灣歷史分期」建在自己的手臂上(左手記台灣地理,右手是記台灣歷史)。

接著只要提到任何一個事件,就讓學生比出這是在手臂的哪個地方。一方面在記憶的時候,除了「視覺」跟「聽覺」外,還多了一個「觸覺」;另一方面也不需要讓學生死背起年代,而是讓他在時間線段上可以分辨出事件的前後發生順序。

比方後來就可以讓學生在黑板上練習建構出這樣的時間段:




那教學的部份呢?

其實我最初開始想得很簡單,就是搭配「打拼-台灣人民的歷史」的影片(當然是自掏腰包買的),然後讓全學年一起公播,接著再搭配學習單,我想應該就可以全學年一起完成了吧?

所以一開始也做了這兩份學習單(無版權問題請隨意使用與更改):
學習單970201島嶼黎明.doc
學習單970202落地生根.doc

用到第二份學習單時,我就發現狀況不對勁了。
一來各班狀況很多,可能需要公播兩次以上;二來學生看完也不一定都記得內容,更麻煩的是老師自己也不熟悉,所以很容易變成學生走馬看花,也沒辦法減輕老師的負擔。

於是我立刻改變策略,一是讓光碟還是讓各班各自找時間放映去搭配課程(至於要怎麼用就不是我可以決定的),二是我需要發展一些更方便使用的東西,最好是「節省教學時間」,又可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東西。

於是我想到了,不然由我來寫故事,讓學生來讀?
這裡還搭配了一位台中市輔導員林榮梓老師介紹過的idea,就是讓學生畫漫畫。

合起來就出現以下的東西:

學習單970204_台灣人物_小來s.doc

學習單970205_台灣人物_沈有容與韋麻郎.doc

學習單970206_台灣人物_郭懷一.doc

學習單970207_台灣人物_鄭成功.doc

學習單970209_台灣人物_施琅.doc

學習單970210_台灣人物_張達京.doc

學習單970211_台灣人物_朱一貴.doc
學習單970212_台灣人物_馬偕.doc
學習單970213_台灣人物_後藤新平.doc
學習單970214_台灣人物_蔣渭水.doc

學習單970215_台灣人物_孫運璿.doc 

這幾份學習單的設計的概念如下:

1.
在台灣的幾個時期,配合教科書替幾位代表性的人物寫出故事,而且儘可能讓「小朋友自己會想看」。(只要讀完就可以達成2-3-1的指標)

2.
學習單的本身不需要教師上課,教師只要當成「印刷機」,把學習單發下去,再收回來改就行了,所以不會佔用到上課時間。(裡頭還是有例外,就是蔣渭水的那一篇,裡頭有一段文章是我想在上課時讓學生讀的)

3.
學習單的問題不讓學生寫太多字,也不讓教師改太麻煩。所以在每一段落就讓學生替這個段落取一個「標題」,然後再最後再讓學生把印象較深的部份畫成漫畫。因為評量的重點只在「學生是否把故事讀完、讀進去」而已,所以評分的標準也在於「標題與內文的符合度」。(而且我沒把評分表放進去,隨大家)

4.
因為是想推廣的,所以從一開始的圖與文就儘可能都由我自己來處理,也就是說,每張學習單都沒有版權問題。

5.
為了讓學生會想要讀下去,所以寧可犧牲史實,也要強調故事性

6.
每一份學習單都限制在正反兩面一頁內,以便到學期末時可以訂成一本「歷史人物小書」。

7.至於要寫誰,一開始是想配合課程寫的,有的是課本的重點人物,有的是補充的。(例如「小來」、「張達京」就是我想對應課本內容,像是史前時代、清代各地的開發事蹟,找一些台中的例子放進去的)

不過到後來實在是太忙了,所以也不太有空寫,就只好挑我覺得課本以外,想讓學生補完的人物,像是後藤新平跟馬偕,都是刻意想找一些非漢人但對台灣歷史影響很大的人物;而孫運璿則是因為我們用的教科書版本在民國史的部份跳太過,略過經濟發展的部份(其實從課綱來看是沒關係的,因為本來就上太多,只是這樣會跟其他時代的內容有點不平衡),所以挑了當時電視一直在報導的孫運璿先生來寫。

學生畫出來的圖大概是像這樣子的:








老實說,我覺得小朋友畫的內容還蠻好笑的。XD
可以發現他們關注在的焦點總在比較奇妙的地方,例如打仗殺來殺去之類的......  Orz

學生雖然不太喜歡寫太多字,比方心得、大意之類的,但他們很喜歡畫圖,尤其老師又開放讓他們連「火柴棒人」都可以畫,至於文字的部份也只要寫標題就好,所以說起來很輕鬆,但重點是要「用到頭腦」(也就是要替讀過的內容,以另一種形式呈現出來),因為如果沒有讀完,是絕對寫不出來或畫不出來的。


還值得一提的是,我也會在故事裡放入一些對立的不同觀點,例如「學習單970205_台灣人物_沈有容與韋麻郎.doc 」,就讓兩個頁面放入從「明朝」跟「荷蘭」兩種觀點,只不過從他們的漫畫來看,這次的嘗試不太成功就是了。(不過這一點我從五上就開始做了,所以在其他部份也有,不必一定要在歷史人物故事小書中放入)

還有一些想說明的,但無名部落格一直把下半部的文章刪除,那就留待全球觀的下一篇一起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聆 的頭像
    風聆

    icecream風聆的小說盒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