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最近全球都在瘋精靈寶可夢GO(Pokémon Go)
例如:
瘋精靈寶可夢印尼玩家無視伊斯蘭教令 (科技新報 TechNews)
小夥玩《精靈寶可夢GO》闖入51區 佔領了一個道館(Z攻略)
紐西蘭玩家瘋了 闖黑幫總部想抓Pokemon(蘋果日報)
想當然耳,這種東西會出現,也是可以預期的:
Pokémon GO 最強山寨惡搞!《山海經 GO》帶你捕捉「女媧」!(流動日報)
(其實我覺得山海經GO滿有梗,弄可愛一點,搭個好故事應該會不錯)
既然如此,有可能發展出臺灣特色的Pokémon Go嗎?
不,我並不是說各大遊樂園或旅遊業所推出的奇怪人形吉祥物。
嗯,圖文無關,但你懂的…….
其實也沒那麼糟啦,電腦機房路上如果可以抓到乖乖也是有趣。
(from:http://24h.pchome.com.tw/prod/DBAC0H-A58156744)
不過既然要有臺灣特色,那大概就會放一些臺灣的妖怪吧?
只是臺灣的妖怪到底有什麼?數量上夠嗎?
比方……虎姑婆?
(from: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1VK-7kWk)
好啦不要計較圖片……
番婆鬼?
魔神仔?
……感覺種類上不是很多耶?
真要想的話,大概會加進很多鬼故事吧!
做出來或許會像是這種感覺?(下圖是科博館裡的影像,其實這展覽不錯)
於是就會出現以下情況……
「喔喔!那棵樹下吊著林投姐,快去蒐集吧!」
(想像一下夜晚的樹下,有類似上面圖案效果的人站在樹下……)
「聽說臺中大坑出現紅衣小女孩,大家一起去找吧!」
「在大溪這麼多銅像裡,只有一座是晚上會跑下來散步的蔣公銅像,你能找到嗎?」
「為了捕捉小飛俠,玩家們正組團準備登上玉山。」
「鶯歌石出現怪鳥,眾玩家半夜集結上山。」
「逢甲大學男舍湧入大量詢問碟仙位置的玩家。」
……總覺得不太妙。
其實如果要帶有教育意義的話,搭個臺灣歷史人物或傳說也是不錯……
「喔喔我在烏山頭水庫的墳墓前看到坐著的八田與一耶!」
「在霧社看到莫那魯道在跟我揮手耶!」
「啊啊我抓到嘉慶君了!」(噗友的點子)
「劉銘傳站在鐵軌上耶,要怎麼蒐集啊?好危險喔!」
「惠來遺址的小來爬起來勒!」
……怎麼辦?想著想著竟有點期待了(!?)
觀光局趕快來做吧!
但這種遊戲大概要叫「陰陽眼GO」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