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時候周遭的人會對我說:「我覺得你好像還是小孩子,怎麼一轉眼,竟已經有兩個小孩了!」
我大多都會笑著開開玩笑什麼的,比方我是娃娃臉之類的,但其實我是很想這麼問對方的:「你覺得怎樣才是大人?」

是啊?你心目中的「大人」是怎樣的?看來,這個形象一定與我帶給你的形象不搭吧!

其實我已經可以很輕易地推論接下來的對話:

「比較有擔當、負責任。」
「看事情能想得比較深。」
「能自己獨立生活。」

「那麼,你覺得我沒有擔當、負責任?看事情想得很淺?無法自己獨立生活嗎?」我會接著問。
「好像……又不是這樣?」

「所以,大人到底是什麼?」我會繼續問。

「說話比較不真誠嗎?」

「個性比較陰沈嗎?」(成天結屎臉?)

「成天只想著賺大錢嗎?」(咱社會確實有這種奇怪的觀念,好像你不把『賺大錢』當成人生目標的話,你就是沒出息。)

「缺少『理想』?不再輕易相信人?思考呆板?」

「如果成人代表上面這些東西,」我會想這麼說:「那我還是當小孩好了。」


說穿了就是這麼一回事。
生活中有很多觀念其實是缺乏道理的,但因為我們習慣了,所以我們不覺得奇怪。

其實我並不喜歡那種「孩子是純白無暇」的論述,通常這是用來做對比,目的只是說者想塑造出「成人是邪惡的」這種形象,然後好好痛批一番。
我比較喜歡說,其實這件事跟你是成人或孩子並沒有那麼大的關係。

因為孩子跟成人一樣會說謊,只是因為小孩說謊的技巧差,所以我們覺得他很可愛而不是「很可惡」。

因為大人跟孩子一樣都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只是坐在那邊等著人家告訴你該怎麼辦,或者完全接受來自他人跟媒體對某些事物的觀點,而不去進一步思考。

因為大人跟孩子一樣,都愛玩玩具,只是大人的玩具比較貴罷了。

關於「賺錢」的這點就更奇怪了,因為臺灣人總有個觀念,認為一切事情如果不能「賺大錢」,這件事情就「失去價值」。君不見打開電視,到處都充斥著「做這件事本來大家看起來沒什麼,可是這個人卻做到賺大錢,於是大家都變得很尊敬他」內容的談話性節目。
而那些「堅持某些事,不以賺錢為目的的」報導,就被擠在一邊,變成「不重要的事」。

這麼說好了,如果你每天只想著做一些「不能賺錢」的事,可這卻是你的理想,你肯定會被家裡的長輩罵說「不做正經事」。
那麼,什麼才叫做「正經事」呢?
可想而知就是一些看起來可以賺錢的事,甚至當你一直堅持做「不正經的事」,有一天這件事竟然可以賺不少錢,長輩也會忽然改觀認為這是正事。

原來,人成熟與否的標準點,在於「是不是成天想著賺錢」?
好像做什麼事不為了賺錢,我們就忽然變成「沒出息的人」?

很多人到老或者失去很多東西後才在那裡說,哎呀!生命中還有很多比錢更重要的事。
可他們卻沒注意到,很多他們覺得「不成熟」的人老早就在做這些他繞一圈才發現重要的事,但他從來看不起這些人。

直到他覺得「自己醒悟過來」時,他還是一樣習慣把自己放在「高點」,用「我走過這一輪之後領域到更高層次觀點」的態度來看待那些早就在做些些事的人。
(恕我說一句,我們或許看到這些人寫的書或演講而覺得很感動,但那大多只是因為他比我們有錢。
有錢的人說這種話很好;但沒錢的人說這種話我們卻不想聽。)

我們之所以不覺得奇怪,純粹只是因為我們「習慣這種說法」罷了。

瞧瞧周遭的人吧!很多人長到四、五十歲了,我說他們的心智依舊沒有發育成熟,你說是不是?
不過,這些人表現出來的,卻可能是一種具有「威嚴」、「權威」的形象,而我們當中有很多人認為這是「成熟的」、「像一個大人的」。

於是我忍不住要說,如果「大人」的標準在「威嚴」,那很抱歉,我是小孩。
但如果「大人」的標準在「對某個領域非常專業」,那我是「大人」。
如果「大人」的標準在「容易相信別人」,那我是「小孩」。

如果「大人」的標準在「思考能力」,那……恐怕你們才是小孩。
(遺憾的是,你沒辦法解釋給這樣的人聽,因為他們聽不懂。)


說真的,我並不怎麼在乎自己被歸類為「大人」或「小孩」(我也沒有那種喜歡刻意被歸類為『小孩』的嗜好,這類人很喜歡藉此展現出自己喜愛單純的事物),所以你高興怎麼說,我都還是會嘻皮笑臉地開玩笑答腔。
不過,偶爾問問周遭的「大人」這個問題,讓他們傷腦筋一下,倒也很有意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風聆 的頭像
    風聆

    icecream風聆的小說盒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