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www.ettoday.com/2006/04/22/327-1932781.htm
請看這篇新聞。
這篇新聞證明了什麼?
1.記者搞不懂什麼是一綱多本。
2.記者以為一綱多本=一字多音。
拜託!一綱多本是一綱多本,一字多音是一字多音,這根本是兩回事好不好?
就算搞不懂意思,至少看一下表面的字義吧!
所謂的一字多音,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很多發音」,所以教育部公布「一字多音審定表」。
(請看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ANDR/EDU6300001/allbook/kyjd/c15.htm?open)
也就是說,公布這個的目的是因為一個字有太多音會造成大家混亂,所以乾脆「規定」起來。再說,這可是民國八十五年頒佈的啊!跟教改有什麼關係?跟一綱多本又有什麼關係?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而一綱多本從字義上看是稍難一點,也難怪那一堆老愛咬著筆罵教改的記者們會不懂了(因為太花腦筋了)。
一綱多本簡單說,就是頒佈一個綱要,所有教科書都要依據這個編輯,進而老師也要依循這個去完成學生的學習,焦點在「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那些零碎知識。
多本就比較簡單了,簡單地說就是開放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可是這些要經過審查小組審查,確定他們符合「一綱」。
我看到很多記者只知道「多本」而不知道「一綱」,還以為教改的全部就只是「多本」,以為所謂的教改就是開放教科書,然後在報紙社論跟新聞上大肆批評,可稍微瞭解的人就會發現這些評論大多是半瓶水響叮噹,寫的人根本搞不懂教改是什麼。
而這篇新聞的記者還比前面那些寫社論的記者更糟糕,因為他們不但連一綱多本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恐怕連一字多音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了!由此可見咱新聞還真的不能看了就隨便相信,尤其記者多半已經有一些既定的想法,根據這些印象去找到符合他們需要(或者說某一世代觀眾想看的東西)的新聞。
提昇素質,看來似乎是頗難的一件事。
請看這篇新聞。
這篇新聞證明了什麼?
1.記者搞不懂什麼是一綱多本。
2.記者以為一綱多本=一字多音。
拜託!一綱多本是一綱多本,一字多音是一字多音,這根本是兩回事好不好?
就算搞不懂意思,至少看一下表面的字義吧!
所謂的一字多音,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很多發音」,所以教育部公布「一字多音審定表」。
(請看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ANDR/EDU6300001/allbook/kyjd/c15.htm?open)
也就是說,公布這個的目的是因為一個字有太多音會造成大家混亂,所以乾脆「規定」起來。再說,這可是民國八十五年頒佈的啊!跟教改有什麼關係?跟一綱多本又有什麼關係?根本就是牛頭不對馬嘴!
而一綱多本從字義上看是稍難一點,也難怪那一堆老愛咬著筆罵教改的記者們會不懂了(因為太花腦筋了)。
一綱多本簡單說,就是頒佈一個綱要,所有教科書都要依據這個編輯,進而老師也要依循這個去完成學生的學習,焦點在「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而不是那些零碎知識。
多本就比較簡單了,簡單地說就是開放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可是這些要經過審查小組審查,確定他們符合「一綱」。
我看到很多記者只知道「多本」而不知道「一綱」,還以為教改的全部就只是「多本」,以為所謂的教改就是開放教科書,然後在報紙社論跟新聞上大肆批評,可稍微瞭解的人就會發現這些評論大多是半瓶水響叮噹,寫的人根本搞不懂教改是什麼。
而這篇新聞的記者還比前面那些寫社論的記者更糟糕,因為他們不但連一綱多本是什麼都搞不清楚,恐怕連一字多音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了!由此可見咱新聞還真的不能看了就隨便相信,尤其記者多半已經有一些既定的想法,根據這些印象去找到符合他們需要(或者說某一世代觀眾想看的東西)的新聞。
提昇素質,看來似乎是頗難的一件事。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