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想寫了,但一直忙。老實說,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沒什麼,但仔細一想,卻又會發現到背後有很多問題。
先來看看12年國教的新聞吧:
12年國教 家長:不建議採計在校成績
十二年國教》美麗的夢 但美得不夠真實
九月小一生 可享免試升高中

這是贊成派的:
70教育團體:我要12年國教
12年國教 家長團體:101年啟動

也有一些對採計在校成績的反對意見:
高中職免試入學》在家自學 怎有成績拚免試?
免試入學》自學 小二做波蘭報告

私校很擔心:
高中職免試入學 私校憂
高中免試入學 私校盼補助

明星學校尤其很激動:
建中校長:明星高中 不宜只依學區
(當然啊,因為明星學校是因為學生才明星的,如果學生不明星的話……學校到底有沒有成為明星學校的本錢?這點還蠻值得探討的)


其實我只是想評論「採計在校成績」的這一點,不過在這之前倒是想先貼另一篇新聞:
美作育英才 夢幻師資超高薪

這個新聞超好玩的,因為我發現不同的人看這篇新聞的重點不太一樣。

校長主任與行政人員看到的是:「夢幻師資」團隊。
一般老師看到的是:「超高薪」。
部份狀況外的老師看到的是那些低成就的學生,然後開始聊起曾教過哪些問題很大的學生……(完全與原文無關)

不過我覺得這個新聞很有意思的是「公平計畫」這個名稱,因為他們把比較多的教育資源、比較好的老師,投注在「學習成就比較低」的學生身上;而不是像我們把「學習成就比較高」的學生聚集起來給他們比較多的資源與關注。

嗯,所以我還是想問,明星學校為何明星?不明星的學校又該如何自處?(我以為能把學業成就較低的學生教會,這才是厲害之處吧?)

然後回到最初的焦點,升學該不該採計在校成績?

這個問題本來並沒有那麼複雜,因為採計在校成績本來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人說這樣會讓學生在學校壓力更大,但比起來,不理會在校成績,而僅只採計一、兩次筆試成績來作為升學唯一標準,這樣才是不合理的吧?  (但因為習慣了,所以我們不覺得奇怪?)

這代表你根本可以不理會學校裡面的成績,僅只要專心準備單一、兩次的考試就可以了,而考完之後去學校只是吃便當閒聊罷了……(國三畢業前的學校根本不是學校,而是托兒所)

這很奇怪,不過再仔細想一想卻會覺得採計在校成績也更怪。

雖說學生本來就應該要在平時認真學習,達成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但為什麼我們會對在校成績這麼沒把握呢?原因很簡單,一來我們不認為在校成績能反應出學生真正的學習成就;二來我們不信任在校的評量方式能夠公正公平(尤其跟各校相比的話),更覺得一定會有人上下其手去更動成績。

不用說國中了,國小就有那種家長打電話來學校吵,因為上某些明星國中或資優班需要在校成績,最後吵成功而更動成績的例子(在我所知道的某個例子裡,老師還基於教學專業不肯讓步,最後是學校行政讓步了,還是和諧的好)。

回到第一點,這其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但身處其中可能不覺得有趣),就是我們既然訂出課程綱要,並把能力指標當作「學生被教完後所呈現出來的樣子」,那麼為什麼我們平時成績不依照能力指標來評量呢?

更怪的一點是,基測說它是根據課綱出的,大家都在意基測在意得不得了,但卻不在意課綱,也不太按照課綱來教學或評量,這件事也是很奇怪。

不過話說回來了,我從不認為基測有辦法測出能力指標達成與否,它頂多只能測指標中比較偏重在記憶理解的那個部份,頂多再多一些技能性的題目。

很簡單,只要用心看過課綱,就會發現到能力指標不可能僅用「筆試」一種方法來評量,一定要用多元評量。-->這件事也很怪,因為它早就被寫到課綱的說明裡面了,但是大家都不這麼做……

所以,十二年國教採計在校成績,到底對不對?


我還真的不知道,如果在校成績是「它應該要有的功能」,那麼理所當然應該採計這個。
只是事實卻不是如此,但更糟糕的是,採計單一次或單兩次的統一筆試,也一樣不合理……

結論就是「整組壞光光」嗎?orz


我之所以這麼在意,是因為打從92年開始,就開始做能力指標的評量(我本來叫它多元評量,可惜這個名詞被一堆人玩壞了,會被聯想到「好玩卻過於浮濫」的印象上),當初僅只是一個念頭「到底可不可行?」

做到後來,這變成我壓箱底的東西了(可惜很少有機會分享到這個,幾乎都是其他零碎的東西,但一旦有機會分享這個,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即使叫好也聽不太懂裡面的意思),做了這個之後,我發現我很清楚上課每一個活動、每一句話、每一張學習單、每一個試題,甚至是上課講到的笑話,都是基於某一條能力指標而設計的。

本以為確定「可行」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代表九貫那些東西並不只是理想而已,還是可以落實的)但沒想到這卻是一連串困惑的開始……

困惑的來由是:為什麼「本來就應該這樣」的事情,反而變成眾人覺得「奇怪」而「聽不懂」的事呢?
(然後大家都說得頭頭是道……)



很久以前我曾想,大概三年後大家就會開始注意筆試題目跟課綱之間的連結;大概再多個幾年,特別是十二年國教開始後,大家就會發現筆試也無法評能力指標,轉而開始找「能力指標」如何用「多元評量」來評量,到那時候我的時代就來臨了。

……六年過去了,連筆試的這部份都還搞不定,更不用說多元評量了,我想我實在是太樂觀。


所以到底該不該採計在校成績?不要問我,施主,這個問題應該問OO啊~我只是路旁經過的,領普通薪資的教師而已,這種事有薪水更多的人要煩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