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沒什麼,只是太久沒更新網誌,把BBS上的文章貼過來。
這篇並沒有把事情講得很清楚,只是有感而發吧?
長期以來一直在想這個問題。
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會發現台灣這十幾二十年來,
那種對孩童的保護心態常已經到近乎病態的程度了。
一是過度保護的童話,我們抽離了民間童話中原本帶有的暴力血腥或非道德成份,
改而為迪士尼卡通那種有王子、公主,
一片美好、和諧不帶任何色情、暴力與悲劇的「童話」。
而且以此為標準,排除掉各種原本存在於孩童世界中的「成人色彩」。
比方過度的動漫畫分級制度,還有恐懼孩子會因為接觸媒體而步入成人世界的心態。
(表現出來就是各種新聞裡都可以看見的,將小事擴大成大事的心態)
好像什麼事以小孩當理由,就都會變成罪大惡極似的。
(比方之前以營養午餐作為單位,去批評政府各種花錢政策就是一個例子)
二是對「養育孩童」這件事承擔起過度的責任。
這年頭的家長好像動不動就會對不起小孩,
錢太少沒辦法送小孩去補最好的師資、時間太少沒辦法陪孩子……
打罵小孩覺得對不起他,但又不知道該怎麼教導小孩,
結果小孩變壞又是另一種對不起小孩的狀況。
也因為不知道該怎麼教(因為自己成長過程中的舊模式在新時代裡被揚棄了),
所以弄到後來很多人變成拿錢丟下去,把小孩送去安親班或各式各樣補習班的狀況。
(延伸出來就是把這種「教養孩子的責任壓力」轉嫁給學校的心態)
我想這可能是之前強調優生的概念,在一段時間發酵後過度發展,
比方「別人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心態,結果學英語跟各種才藝的年齡愈來愈低。
搞到後來好像沒有很多錢就沒有權利養孩子似的。
(隨便怎樣都會覺得大家在怪你對不起小孩……)
當初被以這種觀念教導的小孩長大了(嗯,我想我應該也是其中之一),
再遭遇到這樣的概念時,壓力就變得更大。
於是就會對「負責任」感到恐懼……
(被寵大的不想負責任生小孩,被欺壓長大的又覺得不希望孩子受到這種對待)
比方覺得自己如果沒有某些條件,就沒有權利生養小孩,
生養小孩的門檻一下子變得很高很高,間接的也使少子化現象愈來愈嚴重。
(以前沒錢時大家隨便生隨便養,現在所得變高了卻覺得養不起小孩)
個人意識抬頭也是一點(這應該都是相關的),
過去比較重視家族與社會責任,壓抑自我,所以無論你快不快樂都要照著社會規範走。
現在反過來覺得以自己為中心,為什麽要為了那些舊規範委屈自己?
嗯,生養小孩、維繫婚姻與孝敬長輩恐怕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概念。
(但如果大家都不犧牲的時候,這個團體的人數就會開始下降orz)
或許……無關對錯,只是時代不同了。
(我的意思是說,不要覺得長輩的想法都是錯的,這年頭年輕人的想法反而是強勢)
保護與「馴養」小孩的概念,遇到這個講究多元的世界時,也產生很大的衝擊,
許多許多人拼命地想在這個愈來愈沒有標準的時代裡,
塑立起自己會感到熟悉、安全的「標準」出來,
比方對教科書與某些教養制度的過度重視,
比方圍堵孩童成人化的各種新工具與標準,
大家企圖讓這些孩子在一個美好的、受保護的世界中存在
(但卻不知道如何把他們長大與帶出去),
不過這種嘗試總是註定失敗……
大家企圖讓這些孩子在一個美好的、受保護的世界中存在
(但卻不知道如何把他們長大與帶出去),
不過這種嘗試總是註定失敗……
這些劇烈衝突與矛盾,構成了這個奇奇怪怪的社會。
這些心態展現在我們的教育、書籍、法令以及各種傳播媒體中,
而下一代的孩子也在這樣的概念下成長。
誰也不知道未來又會繼續演變成什麼樣子?
- Jul 07 Tue 2009 23:12
優生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