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育界最大的新聞,應該就是教育部長換人吧!

有趣的是,在(當年搞出北北基一綱一本)的吳部長下台時,北市也宣布了「停止一綱一本」,藉口理由是「當初是為了減輕學生壓力,再來要12年國教了,所以一綱一本也沒必要再繼續下去」。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這件事根本是個不好笑又讓人感到悲哀的大笑話,就算撇開「考綱又考本」那些硬凹的外行話,一來學生根本沒減輕壓力(請參考全教會:推一綱一本 8成學生壓力不減反增);二來他搞到後來也只是「讓心測中心多出一份難度較高的北北基試卷」(就好像考卷有AB卷一樣),更不用說這件事還造成北北基聯測高分低就的鬧劇;第三,你都知道要12年國教了,那這幾年花的錢跟被惡搞的師生該怎辦?

更詭異的是,這位搞出聯考復僻地方軍閥割據的教育局長(我還記得當年還是中央團時,教育部很明確地說北北基這個一定要處理,不然會亂),後來竟成了教育部長!這實在是一齣可以給五個囧燈的超級大鬧劇。

SAFE1 

(我覺得反對黨也不聰明,這是一個非常好打,可以打趴對方的議題,但可能大家都搞不清楚吧……也難怪這齣鬧劇竟可以接連上演好幾年)

我們在討論民主閉嘴

 

↑ 北市:「教育部不可以剝奪我『剝奪學校選書權』的權利!」

終於,在吳大部長下台的同時,北北基也宣布不玩一綱一本了。(這代表解禁了,校方終於可以放心表達反對意見)

但錯誤的政策可以找停損藉口停止,至於信任感與學生的寶貴時間,沒了就沒了。

不過這篇不是要講這個。(喂)

196719240_x

這兩天聯合報有兩篇很有意思的投書:

2012.01.21 廖玉蕙:等待一本美麗的教科書http://www.udn.com/2012/1/21/NEWS/OPINION/OPI4/6860544.shtml

2012.01.21 陳木城:期待美好的教科書制度http://udn.com/NEWS/OPINION/X1/6889003.shtml

這兩位說的都是對的,我們的教科書確實零碎、缺乏整體性,而教科書之所以如此,審查制度確實也脫不了關係,直接怪罪在編者身上是很不公平也無法改變現實的。

不過要是我的話,我還會再加個「市場機制」的問題,因為市場的問題也很大。(儘管陳校長在文末提到應該放寬審查制度,回歸市場機制)

其實目前的教科書編審制度問題,可以簡單用這句話來表示:

「當每個人都很專業、很有正義感時,事情就容易被搞砸。」

當你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很容易把別人視為敵對方。「你們一定只是為了利益想草草了事,缺乏理念,好吧就讓我來……」問題是當每個人都這樣時,最後的結果往往都是「協調」出來的。

這裡所謂的協調,是「看誰最堅持」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看誰先放棄)

不知道您有沒有這種經驗,寫了一篇論文,然後口考時每個老師都這裡改改那裡刪刪,下次給意見時又相反,甚至每個老師的意見也都不一樣。弄到後來你為了這些修改而疲於奔命,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本來在寫什麼,論文不但愈來愈零碎,很多不該犯的小問題也愈冒愈多,當然也就被老師電得更凶。

改到最後大家都滿意了,這時你才發現你交出去的論文……根本和最初的版本一樣!

 1271183031062

以上情節,相信各位研究生應該都很熟悉?

 

所以,在這種過程下,不零碎也很難吧!

我們處在一個非常重視學者跟長官意見的社會文化下,即使是學術界,大家彼此也都會互相尊重(畢竟每個人的專業都不同,而且往往細分到很細的程度,一跨領域就完全陌生),不太會爭辯出一個結果出來,但當大家的不同意見都要互相尊重時,決策者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也因為這樣,我們的政府體制(光教育界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往往各部門、各領域缺乏協調,於是「疊床架屋」或「犯很基本的錯誤」竟變成一種常態

說到協調,教科書的編審世界還有一種現象,就是「不同團體勢力的角力」。今天你說教科書裡男女性別比例不對,好吧那我就把插圖改成女生(事實就是,當你不知道要放哪個性別的例子時,放女生一定比放男生更安全)。今天動物保育團體說教科書裡不可以有牛拉車、動物被關在動物園裡的場景,就發個文叫大家注意(於是就改成植物XD)。

今天陳樹菊女士的事蹟很感人,教育部就發個文叫大家把這個例子放進書裡。今天海洋教育團體翻翻書說教科書缺少海洋教育,然後開個會議,教科書商又要想辦法加進去。當然,勞工權益啊、媒體素養、環境教育、財金教育、XX素養什麼的,大家都可以來翻翻書檢視一下、批判一下(想當然爾一定都不足,因為很多東西要靠教學,而不是靠書上的內容),於是你的教科書要放進去跟不能放進去的東西愈來愈多,每個團體勢力都要插一腳,這本教科書也就在這種「協調」下更加零碎。

但這篇的重點也不在這裡。(喂喂喂)

cf582cdb0bee4bee94fcf55a8dfd732c

雖然陳校長所說「十年來不堪虧損的業者紛紛退場,從開放時的二十餘家,至今仍存活的已屈指可數了。」、「審查制度不放寬,教科書書價不放手、不回歸市場機制,教材何以創新?教育品質何以提升?」是現實的情況,但其實我想說,回歸市場機制,問題還是很大。(而且可能更大)

比方這是今天早上的事:坐我隔壁的美勞老師翻了課本說,怎藝術與人文課本分科更明顯了?

容我解釋一下,過去我們習慣的「美勞」跟「音樂」兩個科目,目前在國中小被歸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中。(嚴格來說,藝術與人文領域包含了「視覺藝術」、「聽覺藝術」和「表演藝術」)

也就是說,小朋友的課表跟課本上寫的是「藝術與人文」,而不是「美勞」、「音樂」、「表演」。但問題就在於,我們的師資培育過程中,美勞有美勞專長,音樂有音樂專長(而表演藝術則被忽略),所以要找到一位精通美勞、音樂跟表演藝術的老師很難,最後的結果就是把藝術與人文的三節課,切成「美勞2節、音樂1節」或「美勞1節、音樂2節」,然後讓專精於美勞或音樂的老師來上,至於表演藝術……依舊被忽略。 (但因為不是考科,所以大家都不在乎)

這件事在國中的社會學習領域也是如此。

社會學習領域包含了過去的「地理」、「歷史」跟「公民」三個科目,我們的國中師資培育過程也是如此,所以當你要照著理想狀態的三科統整來做時,師資就變成一個問題。因為地理老師不熟悉歷史,歷史老師搞不清楚公民,公民老師也不敢教地理,他們對自己的領域愈是專門,對其他非專長領域就常是愈陌生的。

儘管「知識本來就是統整的」,但現實的師資問題仍難以解決。(但國小就沒這個問題,因為國小師資培育時本來就是三科合在一起的)而且十年前無法解決,經歷了十年後還是一樣沒解決。(那這十年到底在幹嘛?你問我我問誰?)

1274592736529

這件事跟教科書的市場機制有什麼關係?當然大有關係。

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可以把各科統整起來的教科書是比較理想的,但現實的情況就是:這樣的教科書市佔率會掉下去。因為在分科的狀態下,老師若要使用統整的課本會感到很困擾。

最後我們的教科書就變成這樣:社會課本可以切三部分,一個地理、一個歷史、一個公民,三個老師來上,各上課本的某個部分,當然教師手冊也是分成三本。

於是阿彌陀佛,施主無須擔心,一切都跟以前一樣。

連國中社會基本內容都可以無視課綱,反教育部的教育局長都可以當部長了,現在無論發生什麼事我也不會覺得訝異。

1277140673614

如果您還不明白市場機制,那容我再舉一個例子。

請翻開國小教科書的學生習作(隨便哪個版本都行),看一下上學期第一單元跟下學期倒數第二單元,想想裡面的題目會不會很白痴?

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老師選書時,第一單元是最先看到的內容,如果出現「要讓學生寫很多字」的開放性題目時,這個版本就要先被扣分,因為「很難改」。

至於下學期倒數第二單元呢?因為這時間差不多是各校在選書的時間,如果老師改作業改到很生氣、很煩時,那麼下學年換版本的機率就會暴增。

這就是你會在習作中,看到大量以「連連看、貼貼紙、打勾勾」作為題目設計的原因。

你說編審難道沒覺得這是個問題嗎?他們當然都注意到了。但現在的問題是,當你照著理想做時,市佔率就會掉下來。

於是我們的教科書市場,從以前的戰國七雄,變成春秋五霸,然後又變成三國鼎立,之前還差點變成南北朝……當版本變少、利潤不足時,你只能選擇往「主流客群」那邊靠近,不然就會滅亡。

於是乎我們各版本的內容愈來愈相像,不,不只是如此,當A版本把三個單元切成六個時,B版本也會馬上跟進;當B版本主打電子書、隨選教材時,C版本也一定會照做,甚至做得更徹底。此外,什麼手冊、影片、掛圖或遊戲之類的,更是一個都不能少……漸漸的,教科書市場一度變成「電子戰」。(現在還是)

教科書業務更是辛苦,今天你有命題光碟,明天我幫你把課程計畫弄好給你套用(而且這樣還比較不會有錯),後天再幫你製作好介紹學校周遭的教學影片。

有時候老師上課只要按一下電子書,就會自己朗讀課文,而且朗讀得還比老師更標準……

03ee089dca63077f2f05b640f59e8b9a

這就是我們的「市場機制」。

當「市場」的專業度不足(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我們的制度並不支持教學專業),市場機制就會導出很多亂象。

你說一綱一本?一綱多本?其實各版本的差異真的愈來愈小,甚至也幾乎不是大家在意的重點。問題還是在這件事背後的「概念」,因為只有抱著舊式那種「教學=知識複製」概念的人,才會覺得「一綱一本」比較好。

我在意的,從不是「一綱一本」跟「一綱多本」表面形式上的問題,而是在「一綱一本」背後的思維下,會推行出什麼樣的教育政策?又會怎麼執行與實施這些政策?(事實就是:教育界那種集權統治、做表面成果與不尊重基層專業的文化還是很重)

呼,居然可以凹回最初的主題,真是不簡單……(擦汗)

那怎麼辦?你問我我問誰……(不然你給我決策者的薪水,偶再來想想看XD)

我認為編審制度有問題,但一旦放寬回歸市場機制,教科書恐怕也會因為市場而變得更偏狹。不過在現行制度下,教科書的編輯就好像在兩者間拔河一樣,如果你偏審查那邊一點,市場這邊就會少一點。(愈乖的下場愈慘,抗議也沒用,自己太聽話是你活該)

之前還曾看到某個習作是這樣設計的:

習作裡是「大家都說好」的開放性題目,然後有一份「習作附件」,內容是「整頁的貼紙」,可以讓老師把那頁「開放性題目」貼掉,變成打勾勾、塗顏色的習作……

(所以漸漸覺得,還是回來安靜當老師,把時間留給自己學生、自己小孩跟寫作吧!這段時間所經歷到的,教育界內各種誇張的事,都讓人的信任感愈來愈低落)

1217915516 圖文無關(一直都無關吧)

最後想來說說部編版教科書。因為題目有寫,內文卻一直忘記提XD

過去我是反對部編版教科書的,因為那樣的教科書雖然價格低,內容(較容易)嚴謹,但也代表著單一價值、知識複製,更容易成為執政者的理念灌輸工具。

延伸出來的,就是像過去應付聯考時的那種重複練習、筆試至上的學校文化。(雖然現在也差不多)

當市場機制還不夠成熟時,推出部編版教科書,等於是直接讓民間版本難以生存。(教科書出版社的主要利潤來自於參考書,如果他們發現做部編版參考書的利潤比自己編書還高,甚至比較不會賠錢時,就會離開市場,最後又回到傳統的單一教科書文化。)

不過,如果這個部編版教科書,是不顧市場,準備「燒錢」的教科書呢?

開放式的習作、統整強的教科書好,只是市場不支持,但並不代表沒有支持的老師(雖然比較難教、作業也難改)。他們其實不是很在意使用哪個版本,因為無論用哪個版本,他們都會自己改造成自己比較理想的教材,然後在他們過勞死之前,用補充或取代的方式去達成自己想要的教學。

當這樣的老師多了,教科書也會跟著往這個方向改變。

但遺憾的是,在目前版本愈來愈少的情況下,就算這樣的老師變多了,市場也很難轉換過來。因為教科書的每個嘗試都很危險,如果之前這麼做卻翻船,下次你怎麼也不會再嘗試了,而且每個版本都是如此,你總不能冒著被滅頂的危險重蹈覆轍吧?

這時候大概只有部編版能只顧理想,不顧市場的燒錢了。

如果存在這樣的版本,它就會變成一個指標,替愈來愈僵化的教科書市場注入新的能量,民間版本不可能不受影響。(不過,如果部編版教科書還是走市場導向,那大概也只是多一個一樣的版本而已)

(之前有噗友提出這樣的概念:是否可以用課綱為區分章節的基礎,製作出開放版權的線上教材?其實這樣很好,但還是會遇到印刷的問題,因為你從網路下載來印,一方面會增加困擾,另一方面印刷的費用可能會比直接買教科書更貴,而且也不夠精美……更不用說很多圖片版權上的問題,所以還是需要一個有足夠財力的主導單位)

不過這大概很難,因為編經費燒錢本身就是個問題(你看看那些精緻的蚊子館、煙火跟不斷重鋪的馬路),再者市場是否夠成熟,讓這種理想性的教材能有一定的市場?(會不會變成反效果,讓大家看到這麼做的慘狀)當然,就算編了,這樣的教材在經歷我們目前的教科書編審制度後,會不會仍演變成零碎、缺乏整體呢?

我們每個人嘴裡嚷著專業專業,但到底專業真的存在嗎?(仔細一想,我們對教科書之知識的關注度,仍遠大於「教法」,在這種文化下,真能編出理想的教科書嗎?舉個例子,很多能力指標根本是只能「靠教學」,不可能靠課本呈現的,但卻仍被以這種方式檢視)

研究所與幼稚園

 

話說我當年曾說過,在「12年國教」與「教師評鑑」實施之前,無論教改做了什麼,效用都不大……怎現在12年國教終於要推了,我卻仍沒什麼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