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臺灣不愧是寶島,尤其是台中!不但西瓜比地瓜大(廢話)、太陽餅幾百家每家都是本店,連資優學生都比人家多。

瞧這一陣子實在是太歡樂了,原本資優生總不見得有足夠的師資與環境來培育,這會兒各校都開資優班、到處都可以考資優班,台中可真是「資優生天堂」!
局長說這是「良性競爭」;許多學校說這是「來自家長的壓力」;市長說是「尊重專業」。

恕小弟我說一句:「屁啦!」

明眼人每個也都知道,當整個台中有一般資優班時,那是資優教育。
但當各間學校都有資優班時,那叫做能力分班。

你不能怪家長聽到這個消息後拼命去考,要說我聽到可能也會叫我小孩去考。為什麼?不是為了「資優生」的虛榮心,而是因為當處處是資優班時,其他不是資優班的班級,就很容易變成「後段班」。

大家都明白這不合理,但當這種不合理的情況出現時,每個人也只好趕快搶個好位子,以免自己的孩子成為犧牲品。
拿這個當例子吧:
有些小學設有「管樂班」、「國樂班」,說是防止干擾其他班級(因為學生去練習時會使班級少掉一堆人,這時老師做什麼都不行,因為還有一半人不在,有些事做了得要再重做一次),而他們也通常請了專門的音樂師資來培訓。

可你知道這背後代表了什麼含意嗎?代表了一個貴族班的產生。
原本這是無所謂的,反正有足夠的師資就教嘛!但事情並不是這麼簡單,因為那個「特殊班」中的學生大多比較乖巧、成績也比較好,主要原因是家長社經地位要比一般高,而且投注在小孩的關懷(或金錢)也多。

所以呢?
所以原本一個班裡頭會有三、四個難搞的特殊學生,在管樂班、國樂班裡就會只剩下一、兩個甚至沒有。而其他班級卻可能增加到五、六個,普通班老師的負擔就會加重。

現在我們回來看看這些資優班,試著想像一下,如果我們是家長,我們會怎麼看待這件事?

對於家長,資優班的存在代表著兩件事:
1.這個班的學生可以得到比較多的資源;其他班學生相對被排擠而得到比較少的資源。
2.這個班的同學大多是資優生;其他班同學的平均素質則是降低。

關於第一點我要抱持保留意見,因為我實在不覺得目前臺灣各公私立校的資優班都得到足夠的資源,說穿了很多資優生受到的教育經常只是更多重複的練習與訓練,而不是啟發。簡單地說,就是仍以成績、升學為主的考量仍深深影響家長師生校長局長們的觀念。

第二點問題就大了,因為國中以上正是特別容易受同儕影響的年紀。

「我的孩子會不會在念國中時交到壞朋友?或者受到同學影響而成績變差?」我可以理解會有很多家長這樣想。

這背後仍隱藏著濃厚的「升學主義」、「好壞班」觀念,如果在教育相關場合上要說出來是很不恰當的,但當大家都還抱著這種觀念時,這件事也很容易成為事實。

其實我也很想說,上面這批人的說詞顛倒了。

當家長向學校施壓,要有資優班或能力分班時,學校該說的話不該是「我們受到來自家長的壓力」,而是市長的那句「請尊重專業」。
而當局長再三向市長保證說不會浮濫或讓幾間學校將資優生並成一班時,他不該說「尊重專業」,而是該好好質疑一下局長到底專不專業。

因為這個時代已經不是以前那個「背東西=考試好=上好學校=有競爭力」的時代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