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比較忙,所以也沒空寫,但電視報紙上的囧囧新聞卻沒少過。
比方像這個:
教部辭典出包打炮=放鞭炮 (聯合新聞網)
議員「打炮」造句教局長「支吾」(聯合新聞網)
打炮是放鞭炮?教育部說要檢討修正(中廣新聞網)

當然也有一些不同的回應:
打炮」惹爭議國語會:其來有自 
少了「打炮」 看不懂地方志 
回響》「打炮」詞條說明要更詳盡

內容就不再引述了,反正就是這麼回事:

颱風本來要來,可是卻改道離開了,沒新聞所以只好拿國語辭典來套新聞公式。

當   太座大人告訴我這個新聞的時候,我第一件事就是去查線上國語辭典。
是的,就「打炮」這個詞,線上國語辭典提供了兩個解釋,一個是放鞭炮;另一個是嫖妓。

基本上,這篇新聞只不過是刻意忽略第二個意思,直接拿第一個意思來炒作新聞而已。因為第二個意思是目前一般社會常用的,而第一個意思比較少用,再加上大多數人看完電視新聞並不會去查證,所以就可以造成這樣的新聞效果。

這個道理,就好像有一個字是破音字,它有兩個發音,可是大家都習慣唸第二個發音,所以新聞就拿第一個發音出來說:字典編錯了。

這種公式很常見:先找到線上國語辭典(或者一般教科書)跟一般人印象不同的描述-->路上找路人或去校園找大學生問-->請專家學者出來發表看法-->請編者說明(這個步驟很容易被忽略或縮小處理)-->記者問杜老爺(這裡可以分成兩種路線,如果杜老爺不說話就說他支吾;如果杜老爺說話那又可以做一堆新聞)-->民代看到新聞會報導,民眾又愛看,於是就在議會拿這個來消遣官員……


其實很無聊。


我們每天都在看這種新聞:M型化社會、學生壓力大、學生程度下降、草莓族、網路很恐怖、動漫裡都是情色暴力、有錢人的八卦、藍綠口水、內衣秀……看久了(24小時重複放,只要打開新聞台,沒多久你就會重複看到一樣的新聞),腦袋也跟著僵掉了。

當然有些新聞是很好的,有很多記者是很用心的,也有報導上比較平衡、中肯的新聞台,但大部分的民眾不太愛看,於是這種現象就在「好幾家新聞台24小時播放,但新聞不夠多」的情況下愈來愈嚴重。

本來是覺得這次又是套公式,沒什麼好說的(真的很悶才來寫囧囧新聞獎)。可是線上國語辭典卻因此而關站,這事情可就大條了。

你知道線上國語辭典有多好用嗎!居然就這麼關了!>/////<

會關站也不是不能理解,因為類似的新聞實在太容易製造了。接下來民代就會質詢,想當然爾官員們一定是有理說不清(無理也一樣),然後這種事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重複再重複。最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先把站關了,然後再來慢慢重新修訂」。

如果它不關站,這不過只會是個普通的囧囧新聞,而且因為不太有創意,所以可能只有三個囧燈。

但是它一關站,全國各學校的老師跟學生就受到很大的影響。

其實說真的,如果真的是要修訂,其實是不用關站的,就開著等到修訂完再換過來就行了。(一般企業如果說我們要改網站預定明年底改完,然後關掉,應該會被罵死吧?)但只要開著,這樣的新聞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很遺憾,教育部那邊沒擋頭,所以乾脆關了。

或許修訂後的國語辭典可以放進一些常見的新聞詞彙?比方說像羅生門?M型社會(現在已經快變成亂套一通了)?網路宅男宅女?做一個報導的動作?

即使裡頭很多詞都跟原來的意思或用法不太一樣,但無論如何,新聞說了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風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