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前陣子網路上吵得火熱的議題。
*「支持教育部在中小學教育納入同志教育」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sign.php?id=201104914322200
*「反對教育部在國小國中性別平等教育中納入同志教育」連署:https://spreadsheets.google.com/viewform?formkey=dDFxQUVuMlJJUTJzQWE1TWFIYy1PUGc6MQ
如果只想要「一個簡單的答案」(我們的教育界文化很喜歡「簡單的答案」,大家懶得看太多字),我大概會這麼說:同志教育就跟財金教育、海洋教育一樣,是「本來」就在教材裡的。
當有人特別拿出來強調時,大家就會特別關注,吵來吵去但實際上課還是一樣上,沒因為這些爭議而特別多了或特別少了什麼。(直到教育部真的發文要教科書特別編入為止,就像之前的陳樹菊女士事蹟那樣)
不過事情當然沒有那麼簡單。
一般人對「教育」總有種很奇怪的觀念,大家以為所謂的中小學教育就跟玩「美少女夢工廠」一樣,今天我加一些這種東西(比方壞掉的牛奶?),學生就自然而然會變成我想要的樣子。
於是我覺得國防教育好像不夠,我就編個經費加進去;我覺得海洋教育很重要,我也灑錢塞進去;媒體識讀的能力當然不能少,快快來辦個研習、辦個比賽吧;哎唷人權教育好像不足,那我當然也要特別強調一下,不過裡面的性別平等似乎問題很大,那麼我就再從人權裡面把性別平等再提出來加強吧!其他諸如友善校園啦、防止霸凌、閱讀推動、教訓輔三合一、資訊教育、書法教育……什麼碗糕的多如牛毛,你要我舉我也不曉得該怎麼舉,總之就是那一回事。
就這樣,我們的教育就這裡加加、那裡塞塞,變成一大包,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
這種做法也很方便,因為民意代表說要,那我就編經費、發文叫大家要做,接著縣市政府與學校就會配合把這些事轉化成「可以報成果」的形式,比方辦研習、辦比賽、辦宣導、放影片、畫海報,甚至叫學生寫租稅教育的書法……
(這是最近在各校巡迴展覽的租稅教育成果展,寫得真的很棒,但我並不清楚這些書法要怎麼促進租稅教育?不,我並不是反對這個活動,我只是想表達有很多事的目的與作法真的搭不起來,大家也覺得很奇怪,但好像只有最上位的大人們不這麼覺得)
錢灑啊灑的,成果都很豐碩,因為基層的大家都很認真在辦(真的很認真)。但成效如何?沒有人知道,因為很多事就像「親職教育」一樣,你在學校辦親職講座時,真正需要聽的家長幾乎都不會來,會來的幾乎都是平常就很重視親職教育的。而就辦活動這件事來說,中小學一向是最乖逃不掉的,所以大事小事都會丟到這裡來辦,像是SARS跟新流感時要量體溫,您瞧瞧除了醫院之外,最會乖乖照著量的就是中小學了。
可惜教育並不是在玩電腦養成遊戲,有太多東西沒辦法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課程,學生也不是你塞什麼他就會吸收進去的。會有這些作法,都是沿襲過去那種「知識複製」式的教育思維,此外再加上我們以行政為主的文化,演變下來就是這樣。
回到同志教育,為什麼我會說,這個「本來」就在教材裡?
其實就算你把小學課本翻爛了,也不會找到「同志教育」這四個字,因為它本來就不是「一個獨立出來的課程」,而是那些教學本質的一部分。
這麼說會比較清楚:今天我們在教族群融合也好、人權也好、性別平等或同志教育也好,我們都不是只告訴他「要尊重其他族群喔」、「要重視個人的人權喔」、「不可以有性別歧視喔」、「不可以霸凌同學喔」,而是該告訴他「要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
膚色也好、性別認同也好、語言也好,道理都是一樣的。
(看到「反連署」的網頁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這張圖)
所以,從「治本」的觀點來看,我會說不需要特別把「同志教育」放到「性別平等」教育裡,因為那本來就是性別平等教育的一部分。而我們其實也不需要性別平等教育,因為那本來就是人權教育的一部分……不,我們甚至不需要人權教育,因為那本來就是社會學習領域的一部分。
如果把根本顧好,把課綱教好的話,根本不用額外增加那些有的沒有的。我們現在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覺得好像哪個東西少了、很重要,就特別把它從「根本」裡面提出來強調,然後為了經費核銷跟成果辦了非常精采的一堆活動,但說真的,時間就是那麼多,當你強調了某個東西,就勢必會排擠其他的東西。
也因為如此,我們一直在發展「特色」,一直在強調那些「欠缺但很重要」的東西,但我們花用的卻是應該拿來上「根本」的時間。(就好像現在太過強調學校的「特色」,反而忽略了學校的「本色」。不,兩件事當然應該「並重」,但偏偏我們就是沒並重。)
於是我們永遠會發現「根本」裡有很重要而被忽略的東西,然後再特別抽出來「注重」,接著這些又繼續佔去把「根本」教好的時間,於是下一個應注重而沒被注重的東西又冒出來,永無止盡。
但從「治標」的觀點來看,「同志教育」卻是有必要額外加入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根本就是一直沒顧好,而且看起來……一直到未來也不會顧好。您瞧這件事為什麼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說穿了很簡單,就是過去我們的性別與人權教育一直沒做好,所以造成很多誤解。(我可以猜想得出來,很多反連署的家長會覺得同性戀像是一種後天的、會傳染的meme,而不是先天的,所以他們以為這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別認同)
數也數不清的人,就在這樣的文化下被同儕霸凌、排擠、嘲弄。不,這絕不只是同志,事實上連語言、體重、外貌、族群、家庭社經地位……許多數也數不清的「不同」都是如此。
回到根本,我們根本沒把「尊重與自己不同的人」這件事做好,而這也反應在我們那吵鬧不休的政壇與政論節目上。
所以,如果不特別強調的話,我相信在我們的教育文化體制下,同志教育依舊不會受到重視,而這些排擠也依舊會繼續出現。就如同那許許多多「每個都很重要」的事情一樣,只要我們稍微遲緩一點,社會上就會有許多因此而受到傷害的人,他們每一位都是人,和你我一樣重要的「人」。
但遺憾的是,我們似乎一直都在治標,也永遠都治不完。
(其實我覺得……就算放到課程裡,學生還是一樣沒吃進去的,就好像其他的學習內容一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