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怕大家以為本網誌已經自滅,趕快湊一篇。
今天要介紹的是這篇新聞:http://udn.com/news/story/7314/1328418
都是公開新聞了幹嘛加黑條?你管我……就是一個習慣。
看到這篇新聞的第一個念頭是:啊又來吵一字多音審定了,那不是16年前的事嗎?但細看後才發現不是。
因為,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是36年前的事啊!比16年整整多了一倍以上!這東西改很久很久很久了!根本不是什麼「逐年改變」……事實上也沒有逐年改變這種事。(詳見一個想買字典的家長痛苦心聲)
▲好像放錯圖了?算了請別在意……
關於「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wiki百科是這麼寫的:
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簡稱甲表,是中華民國教育部於1979年出版的常用字和字體標準,內收4808字。
也就是說,這東西1979年就改了。如果以6歲上小學來計算的話,大概1974年以後的人(現在大概40歲以下),應該學的就是新版的吧!
所以這篇刻意不寫囧囧新聞,是因為新聞的後半還是有呈現出正確的資訊。(不過那位說1999教育部辭典大改版的教授似乎弄錯主題了XD)
有趣的是,這新聞對40歲以下的家長而言,大概反應會是冷冷的。
「啊不是本來就這樣嗎?」
「是你自己小學時沒學好吧?」
▲類似這樣。(設計對白XD)
而40歲以上的家長,現在小孩差不多也上國中小了,因此這樣的新聞會出現也不是無法理解的。只是應該發生的是:這36年裡一直出現這種新聞,而不是36年後才出現吧!
話說,我們每次在教育上做什麼改變,都要隔這麼多年才會被發現,這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所以才叫囧囧教育獎)
「啊,原來已經沒有聯考了?」 (昨天才看到有家長跟教育部長說要恢復聯考)
「咦?現在課本不是國立編譯館編的?」 (其實數學跟自然後來還是有編,但自然好像…..)
「奇怪,現在課本不教秋海棠中國地圖嗎?」 (最近對「課本沒教你的」這種玩過頭的宣傳有些反感,覺得是在用56K撥接嗎?)
「嗯?馬桶上的阿拉丁已經完結了啊?」
想想也是很累人der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的教育改革總是新舊中不同觀念混在一起大戰,就像一條超長的恐龍,頭已經伸到很遠的地方,尾巴還停在原地。
然後我學的是舊版的。
窩剛好在分界點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