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昨天剛做好的。
近幾年一直在設計這一類東西,有一系列,地理的歷史的都有,實際成效還不錯。不過本篇內容主要適用在台中,其他縣市可能比較用不到。
點圖可以連到相簿,圖片可以放大。
另外也提供很久以前畫的,臺中五大地形圖:
加上舊鄉鎮界:(最近打算依據縣市合併後畫新的,但事情太多,實在沒空,等有空嘍~)
這是昨天剛做好的。
近幾年一直在設計這一類東西,有一系列,地理的歷史的都有,實際成效還不錯。不過本篇內容主要適用在台中,其他縣市可能比較用不到。
點圖可以連到相簿,圖片可以放大。
另外也提供很久以前畫的,臺中五大地形圖:
加上舊鄉鎮界:(最近打算依據縣市合併後畫新的,但事情太多,實在沒空,等有空嘍~)
先前po的那個看起來太難理解,所以又做了一個分解動作版的。
拿四年級的小孩試驗過,情況還不錯。
等到記起每個縣市的概略位置後,上課時提到任何景點時,就讓他們點身體的那個地方,就可以加強地理位置的概念。
(其實這是騎車去高鐵的路上,等紅燈時想的,一邊等還一邊比來比去,周遭人大概覺得我是神經病吧XD)
這篇其實是測試插入FLASH......
以下是這學期在嘗試的「鄉土教材」,背後的理念還蠻有意思的。因為我發現無論是編成一個完整的教材,或者修改課本的內容做成簡報,一般老師的使用率仍很低,想在中年級社會課讓一般老師把「縣市鄉鎮」的內容放入教學內,實在有很大的困難。
去年嘗試「在小五下台灣史課程做全球觀教學」時,曾為了方便每個班級都可以用,寫了一系列台灣歷史人物故事,背後的概念是「教師不用花上課時間教」、「學生會自己想看」、「讀完後就達成2-3-1的能力指標」、「老師只要印出來發下去就好」,結果迴響還不錯,就嘗試用這種概念來編鄉土教材,或許未來在推廣上會更容易吧?
作法說穿了很簡單(過程很麻煩),就是寫一些中年級小朋友會覺得「好笑」的故事(畢竟這是我擅長的),然後在裡頭融入鄉鎮的鄉土教材跟需要操作的東西,讀完寫完就完成這部份的教學了,老師只要發下去收回來就好。以下是嘗試的第一篇:
這是之前就想寫的東西,也半年前的事了,只是內容實在太多,所以拖了很久。
簡單地說,就是一年多年我們有個全球觀融入課程的計畫,但當時我剛好在上五年級(五上是台灣地理,五下是台灣史),先是覺得「要在上台灣史的時候融入全球觀課程」實在是很奇怪的(老實說比較適合在六年級的課程做),但又覺得組合這兩種看起來相反的主題還蠻有挑戰性的,於是就決定要做。
隨著時間慢慢接近,五下的時間也到了,我才發現我真的想不出任何可以把兩者融合的方法!
不,並不是不行,你硬要把全球觀跟台灣史課程扯在一起也不是不行(比方上到荷西或日治時期,就帶入大航海時代跟一些與台灣相關的國家介紹),只是我覺得那樣的結合太過牽強,也沒有意義。(根本只是牽到邊的補充知識而已!最好這樣就有全球觀啦!)
於是,五年級一開學時,我已經確定「把這兩個東西融合在一起是辦不到的」,於是我採用的方法就變成「在有限的時間裡,用有效率的方式同時完成全球觀跟台灣史的課程」!(我曾因為其他人的建議,而又把題目修得看起來很像「融入」,但實際上它根本就不是融入!我還是想照實說,可以就可以,不行就不行。)
日前在網路上讀到許多老師用wiimote模擬出電子白板的功能,就一直很感興趣。
畢竟電子白板實在是太貴了,五萬到十萬的價格(剛剛網路上查了一下),雖然政府最近這樣撒錢建置,我還是對它的成效有一些質疑。之所以質疑,不是因為電子白板不好,它在教學上確實可以達到一定的效果,但常見到的往往是一些讓小朋友玩遊戲、圈重點之類的功能,我們之前有位夥伴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中肯:「用大砲打小鳥」。
是的,這裡很多操作跟互動性是很好的,但真的有必要花五萬~十萬塊做出這種效果嗎?而且很多只是把一些記憶性的知識用比較有趣的方式來表示......老實說,五萬塊我覺得不划算,但如果是兩千塊,我就覺得真的物超所值了!
之前有幸邀請到草屯國小的林老師來演講,看到他帶來的配備跟各種嘗試的過程,實在叫人目瞪口呆。(林老師的部落格上也有許多關於以Wiimote製作電子白板的心得)
回來後我也一直想試試看,這兩天終於也加入wiimote電子白板的行列了!(喔耶!)
這是剛剛又在學校找個小空間做的測試:(在辦公室要找到一面牆還真難)
其實很簡單,除了電腦跟單槍外,只要有一支Wii的右手搖桿:(真是簡陋到不行,還用橡皮筋綁......)
講義下載位址:http://guidance-blog.tcc.edu.tw/admin.php?op=resourceInfo&resourceId=2422
都已經5.0版了,也該更新講義跟說明影片了……
01下載與安裝「Google地球」軟體
資訊融入社會學習領域 2009.03.27 臺中教育大學
製作:張崴耑memes3x2@gmail.com
網址:http://www.wretch.cc/blog/icecream/12406692
講義下載:http://blog.hldes.tcc.edu.tw/resource/15/2289
簡報下載:http://blog.hldes.tcc.edu.tw/resource/15/2293
一、GoogleEarth在社會領域教學上的運用
1.基本使用
話說,小學五上的臺灣自然地理不是很容易上,腦袋空空的小朋友們剛從四年級上來,一下就要面臨到大量的資訊,通常會直接放棄覺得有些吃力。而這套由當年南少林流傳至臺灣的「人體臺灣河川拳」,就是一套結合人體、成績、頭腦與運動神經的拳法,在這裡提供給大家做為參考。
說明單連結位置:臺灣人體河川拳說明 (無名限制外連,真討厭)
為了方便閱讀,我特地製作了圖文版:(不是說很忙嗎?怎麼還有時間畫這個orz)
自我介紹
首先要請大家對一下方位,左手代表臺灣的西邊;右手代表臺灣的東西。(請自己試試看,感受一下位置)所以我們要用左手比出臺灣西部的河流;右手比出臺灣東部的河流。
首先是淡水河!(請用敬禮的姿勢跟著念:淡水河啊淡水河)
這篇是起因於有位老師問我說,要怎麼樣在GoogleEarth的標籤裡放圖,而且這些圖是自己電腦裡的,不是線上的。
於是我跑回來測試了一下,雖然在GoogleEarth裡面不能直接插入圖片(只能直接疊在上面),但可以用html碼來叫出圖片。
其實我對html碼也不通,我只會「複製」跟「貼上」而已,但這樣就很好用了。如果有更厲害的高手有更簡便的方法,也請多多幫忙~
以下以大甲鎮瀾宮為例,首先找到GoogleEarth上的大甲鎮瀾宮:
這篇是方便演講時使用的,把一些較常用到的東西錄起來,並將影片集合在一起。
網路版簡報下載位置:http://resource.tcc.edu.tw/modules/wfdownloads/visit.php?cid=57&lid=419
(檔案不大,但觀看時請連上網路,不然影片會放不出來)
1.Google地球的基本使用
說明:基本操作。
2.地形教學
以下是之後要上台報告的東西,就順手把講義放上來了!
報告人:就是我
1.Google地球的基本使用
(1)Googel地球的下載位址:http://earth.google.com/intl/zh-TW/ (4.3版本)
(2)網頁上的簡介:Google 地球能讓您飛到地球上任何地方,觀看衛星圖像、地圖、地形圖、3D 建築物甚至到天際中探索星系。您可以探索豐富的地理內容,儲存遊覽過的地方並與其他人分享。
(3)教學課程:http://earth.google.com/intl/zh-TW/tour.html
(4)自己寫的簡易教學:http://www.wretch.cc/blog/icecream&article_id=12180204
2.地形教學
(1)Google地球的3D地形功能: